京胡裹腔的伴奏手法-演奏家网

  裹腔,只不过是京胡伴奏中的一种特殊叫法,其实在器乐伴奏中,与其类似的手法都可一律称为旋律加花。

  “腔”指京剧唱段,是京剧的旋律;“裹”是包裹,围绕旋律而进行艺术处理。裹腔还可叫做套子或包腔。

  可想而知,如果京胡给唱腔伴奏,拉的总是和旋律一模一样,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。而掌握了京胡裹腔的伴奏手法,不仅可以给唱腔很好的衬托和扶持,还能通过围绕旋律骨干音加以生动的变化,使得整个京剧音乐形象更富艺术魅力。

  张再风峰在他的《京胡演奏实用教程》一书中,对京胡伴奏的裹腔方法有详尽的叙述,概括综合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条。

  1.以加花手段为主的裹腔技法,具体分为级进式、回旋型、习惯性三种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给原唱腔增添辅助音和相邻音,让伴奏旋律看上去、听起来或像音阶式地级进,或如波浪形地回旋,或等同京胡演奏特点的习惯。例如下面这段级进式的加花裹腔: 

  此句唱腔出自《状元媒》旦角二簧原板,京胡伴奏谱标有“∏”符号的,是典型的级进式加花裹腔,它们主要根据对应的唱腔旋律,与骨干音构成上下二度级进的关系,使伴奏与唱腔更为流畅更加融为一体。

  再如《杜鹃山》二簧唱腔片段,伴奏围绕“6”音加花而回旋,造成一种波浪起伏、激流涌荡的效果。

  2.通过同音反复来裹腔。其方法是双音重复,三音(三连音)、四音或多个音连续重复,以达到模拟人物形象,造成某种声势,推动音乐进入高潮等目的。例如下面《钓金龟》老旦唱段里的双音裹腔。

  3.复调性质的裹腔,也叫支声性音乐裹腔。这种裹腔,可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京胡伴奏,它与唱腔旋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声部,当然,并不会自始至终,只是短暂的出现,否则较容易对京剧演员造成调性的干扰。如《淮河营》老生西皮流水片段,第五到第八小节的伴奏就和演唱旋律相对独立,几乎单独构成了一个声部,也就是与对应的唱段合为复调。

  4.和弦式裹腔,以类似和弦音,如琶音形式来给唱腔伴奏,其形式也较为活泼生动。

  然而,京胡采用裹腔形式的伴奏,不管哪种类型,不管怎么叫法,其实质都是京剧唱段旋律的发展与变化,正如前面所说,都可归结于旋律加花的艺术手法。